从职业赛场到大学讲堂!黎佳韵的高尔夫球人生依旧在延续
编者按:由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与《高尔夫大师》联合呈现的“中国高尔夫球四十年”系列稿件持续更新。本期人物关注国家队前队长黎佳韵。从亚运会银牌、职业赛冠军、全运会摘金、征战女子美巡赛场,到转型教练员和高校教师,黎佳韵的成长是一代中国球员们通过奋斗实现个人梦想,为国争光,并继续在不同的岗位上推动行业发展,服务社会的缩影。
因为小就喜欢各种运动,12岁的黎佳韵在父亲的带领下首次接触高尔夫球运动时,就被这项小众运动所深深吸引。千禧年初,大部分国人对高尔夫球仍知之甚少,即便是黎佳韵,当时也从未想过自己未来会成为一名职业高尔夫球员。
“我是在2007年参加高考的,可以说在2008年之前,我一直都希望高尔夫球是一项可以伴我一生的运动,但从没想过要将它纳入我的职业规划。”如今36岁的黎佳韵回忆道。
2016年,黎佳韵在北京精英赛上第四次赢得职业冠军。
在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她不仅收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在杭州赢得了业巡赛个人首冠。创立于2001年的中国高尔夫球业余巡回赛过去一直被称作是“冠军的摇篮”,众多优秀的中国球员都曾经在此历练。然而,当时中国的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体系尚不完善,中国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也是直到2008年年底才正式落地,2009年才开启首个赛季。
尽管未曾梦想踏上顶jian巡回赛,但黎佳韵对高尔夫球运动的热情始终未减。2005年,她以优秀球员的身份参加了一个中高协和曾志伟基金组织的赴美学习项目。在为期一个半月的访学中,黎佳韵直观地感受到了高尔夫球运动的世界级水平发展,也看到了包括冯珊珊在内的第二年即将代表中国队参加多哈亚运会的多位优秀球员。这次经历不仅让加深了她对高尔夫球运动的理解,也点燃了她的斗志,使她憧憬着未来也能站上亚运会赛场,为中国队争夺最高荣誉。
2010年黎佳韵和队友阎菁、林希妤(从左至右)在广州亚运会上摘得的女子团体银牌至今仍是中国高尔夫球队的最佳亚运会战绩。
随着冯珊珊登陆LPGA,黎佳韵也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与阎菁、林希妤并肩作战,为中国女队夺得亚运会历史上的最佳高尔夫球战绩—女子团体银牌。
“那一年我才真正坚定了成为职业球员的决心。”黎佳韵说。2011年初,黎佳韵顺利转职业,并在同年于深圳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为中国队再添一枚女子高尔夫球团体银牌,年底她更是收获了个人职业生涯的首冠。为了专心备战亚运会,黎佳韵曾经在本科阶段休学一年,但凭借出色的运动成绩,于2012年获得了本校保研资格。
2013年黎佳韵助力广东女队赢得全运会女子高尔夫球团体金牌。
从集训队时期起,黎佳韵便是最值得信赖的国家队队长。转为职业球员后,她也多次在职业赛上折桂,在沈阳全运会上摘金,并且先后取得女子欧巡赛、女子日巡赛的全卡,以及LPGA巡回赛的半卡。2015年,黎佳韵成为继张娜、叶莉英、冯珊珊、杨涛丽、潘艳红之后,第六位以全卡身份登陆女子日巡赛的中国大陆球员。然而,2017年,一次报名疏漏让她错过了在日巡赛更进一步的机会。对此,她也坦言,这次“天意”让她意识到,或许是时候为人生选择另一条道路了。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并逐渐将重心转向教学领域。
从不停步的黎佳韵在2019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优秀运动员公派出国留学”机会,与多位其他领域的优秀运动员赴美国东密歇根大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问。这次经历也激发了她对高尔夫球教学科研领域的兴趣。
黎佳韵与众多其他领域的优秀运动员一同赴美国东密歇根大学留学。
“国内关于高尔夫球的科研相对匮乏,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黎佳韵说道。加入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四年之后,她正计划攻读博士学位。黎佳韵希望能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成为连接高校与一线教练团队的一座桥梁,更科学、更系统地推动高尔夫球训练和发展,为年轻一代的高尔夫球运动员提供更优质的成长支持。
2025年黎佳韵以主教练身份带领国青队集训。
在很多人看来,职业球员转型职业教练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但黎佳韵认为,一个优秀的球员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练。“球员关注的是如何调整自己,而教练需要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2025年,除了大学讲师的身份,黎佳韵还在年初以主教练的身份带领国青队参加了冬训。
从职业球员到高校教师与科研工作者,高尔夫球运动给予黎佳韵的,是一段崭新而充满挑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