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空降上门服务,深圳品茶工作室vx学生,全国高端大圈经纪人微信,怎么找到接私活的女生电话

喜洋洋寻梦中国

发布时间: 2025-07-08

编者按:由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与《高尔夫大师》联合呈现的《中国高尔夫球四十年》特辑系列稿件继续连载,本期《寻梦中国》讲述的是中德混血球员查喜洋洋的故事。2024年,查喜洋洋完成了自己的中巡新人赛季,他把高尔夫球当成职业,也把中巡赛当成了人生新起点。

图片

自2017年起,中巡赛打通欧巡赛晋升通道,这一机制吸引了众多海外球员前来征战,韩国球员赵乐炫、美国球员查理·萨克森以及澳大利亚球员马威利克·安特克里夫,此前均曾通过中巡赛踏上更高舞台。本赛季,中巡赛迎来海外球员参赛的新高峰:共计有101位海外球员注册参赛,人数几乎较上赛季翻倍。而在女子中巡赛场,今年也有多达65位外籍会员。中国正以更广阔的舞台与更具竞争力的平台,成为全球新锐高尔夫球员争相加入的新选择。

查喜洋洋是那种你第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外国人”:1.88米的大高个,脸上有些欧洲人的影子,说起中文来却带着软糯的江南口音。

查喜洋洋在2025年横店国际赛上

“喜洋洋是妈妈从小给我起的名字。”他笑着解释,因为妈妈是常州人,爸爸来自德国,所以查喜洋洋其实是结合了妈妈的姓“查”和他的德语名Jan Schneider。

 

高尔夫球梦开始的地方

虽然7岁之后去了德国,但喜洋洋记忆里的暑假,基本都是在中国度过,第一次接触高尔夫球当然也是在中国。

“我记得有一年干妈来德国找我们玩,说她正准备在中国建一个高尔夫球场,叫我们下次暑假过来玩。”喜洋洋口中的干妈正是后来创办了广州风神高尔夫俱乐部的李文卿。虽然父母不懂高尔夫球,甚至不知道如何握杆,但这并不影响喜洋洋在第二年暑假一个人坐飞机到了广州。“我就住在干妈家,白天她去上班,我就在球场跟着巡场坐球车兜风。”可能是血脉里的德国基因使然,他觉得在球场里开球车拐来拐去特别好玩。当时球会的练习场还没有盖好,他饿了就去食堂吃饭,没事做的时候就跟教练打几杆。

真正让喜洋洋爱上高尔夫球的是2013年暑假。他在广州的一家练习场认识了一位来自英国的教练大卫·沃森。一个月的时间,他从100多杆一下子进步到80多杆。“之前我只是玩,但那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打好球的快乐。”查喜洋洋说。相比系统训练,他更感激的是早年在风神球场的自由氛围。“我跟球童玩得很好,巡场也把我当亲弟弟。虽然那时候我每天能在球场待七八个小时,但真正打球的时间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我一直觉得,如果一开始我是因为父母帮我报名进了一个培训班或者夏令营,我可能根本不会喜欢打球。”

跟着英国教练学球那段时间,他认识了很多后来走上职业道路的球员,比如叶沃诚、曹森、隋响等人,当时他们都在跟着同一个外教练球。后来喜洋洋回到德国,14岁时又去美国读高中,在美国参加了一些青少年赛事后,他收到了不少大学递来的橄榄枝。

在喜洋洋的计划里,他倾向于选择中佛罗里达大学,那里不仅天气更适合练球,奖学金也更丰厚,而且那里也是他的朋友白政恺和曹森等球员的母校。但在最终择校时喜洋洋还是听从了母亲的建议,选择了华盛顿大学。“她觉得一所学习好的大学,可以在我将来不走职业路的时候,给我更多保障。”

事实上,喜洋洋确实也曾尝试过“上班”的人生。硕士毕业后,他在德国上了一年班,但因为实在坐不住,最终还是决定回来打球。“当时我听朋友说2024年中巡赛奖金会翻倍,还有DP World巡回赛通道,所以就决定回来参加资格考试。”

少年时代,查喜洋洋与球友们合影

 

职业球员初体验

2024年是喜洋洋真正意义上的新人赛季。年初转职业的他,在年末的中巡奖金榜上排名第四。如果单看数据,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起点,但他却只给自己的表现打75分。

“去年几乎每场比赛我都是靠最后一轮冲上去的,从来没在决赛轮打过领先组,也没太多机会去真正冲击冠军。”喜洋洋说。他不避讳自己的短板—推杆不够稳定、前三轮进入状态太慢、心理调节仍需打磨。和金子豪这种同样从美国大学回来的球员比,喜洋洋的长杆并不差,但推杆和一直打不好前三轮,是他急需解决的问题。

去年之前,喜洋洋已经四年没有回到过中国,但一整年的巡回赛征战让他改变了很多。“我本以为打完这一年我就会回德国,但打着打着,我发现留在中国其实也挺好的。”刚回来的时候,他觉得什么东西都新鲜,吃的也好,人也热情。美中不足的是当他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时,不够娴熟的中文成了他的限制。“刚开始有段时间挺郁闷的,但慢慢地熟悉的感觉都找回来了。”

跟着中巡打了一年,喜洋洋也去了很多之前没去过的城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济南,当时我在配对赛上认识了一个年龄相仿的大哥,虽然是第一次见,但他特别照顾我,每天问我打得怎么样,晚上也常叫我一起吃饭。我觉得一个人能对陌生人这么好,这个城市肯定不错。”

在喜洋洋看来,在中国生活最大的好处是吃饭。“一顿饭可以吃到好多种味道,不像在德国一人一个盘子。我现在回德国,一个星期就开始想念中国菜。”

查喜洋洋在2025年海南精英赛上

 

边打球边工作,一步一步走出去

尽管没有冠军,还没有登上过领奖台,但喜洋洋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给了自己三年时间,如果三年内进不了世界前300,就回去上班。“这是我和妈妈的约定。我是26岁才转职业的,不可能再打十年去追梦。爸妈供我读完研究生,我就不想再继续向他们伸手要钱了。”

虽然转了职业,但喜洋洋一直在边打球边工作。今年他转到了一家小型公司帮德国客户做在华事务,只需要远程处理或者在德国客户来中国时出面接待就行,平时不用坐班,也能自由安排训练和比赛日程。

很多人都说喜洋洋的中文很好,但他说自己只是“能应付”。“白瑞龙那种才是厉害,可以读中文资料。我最多能发发微信,看个大概。”他说得很真诚,也有点不好意思。小时候母亲一直用中文和他说话,也坚持让他练中文,如果没有那时候的坚持,他现在可能早就忘了。“说中文时我会带点西方思维,但也懂中国人的语气和习惯。”

“每个人都有美巡梦,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一直这么拼下去。”喜洋洋说。他不是一个在中国打球的外国人,而是一个在中国长大的“自己人”。“中巡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有欧巡通道,也有两站欧巡和两站欧挑的比赛。今年底我也会去参加几个海外巡回赛的资格考试。”至于未来能否打进世界前300,他也许还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正在通过中巡赛一步一步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