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空降上门服务,深圳品茶工作室vx学生,全国高端大圈经纪人微信,怎么找到接私活的女生电话

在中国开启人生下半场

发布时间: 2025-07-15

编者按:由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与《高尔夫大师》联合呈现的《中国高尔夫球四十年》系列继续连载。本期聚焦韩国球员梁泳阿的故事。从一名退役的LPGA球员,到中国国家队业余女队主教练,她在中国找到了职业转型的机遇,也找到了人生下半场的理想——做中韩青少年交流的一座桥梁。

图片

在2016年接到那通来自北京的电话之前,梁泳阿(Young A Yang)是刚刚退役、正在寻找人生下半场方向的LPGA球员。电话之后,她开启了与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及中国球员们的不解之缘,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人生前半场:追梦LPGA赛场

人生前半场,梁泳阿是亚洲高尔夫球父母眼中的“完美范本”。10岁那年,因为父母打球,她自然接触了这项运动。最初她并未展现出过人天赋,成绩在同龄人中也属平常。母亲一度建议她放弃高尔夫球,但她却想坚持。为了让她更好地学习高尔夫球并兼顾学业,一家人在她中学时搬到了美国。到了美国后,梁泳阿的成绩突飞猛进,一度进入美国青少年女子排名前五。她曾想放弃大学直接转职业,但母亲坚持让她完成学业:“你必须大学毕业,如果之后还想打职业,我不会拦你。”

在众多大学选择中,梁泳阿选择了学习压力不大的田纳西大学,以更专注于高尔夫球训练。转职业也顺理成章,她第一次参加LPGA资格考试就成功通过,获得了2003年LPGA参赛卡。新人年顺利保卡,在LPGA锦标赛上并列第六,第二年三次跻身前十名,其中在巨鹰LPGA精英赛获得亚军??此扑撤缢乘闹耙抵?,却并未一直延续。梁泳阿整整打了10年LPGA,却始终与冠军无缘。

技术遇到瓶颈时,她在寻找合适教练上走了一些弯路;在寻找赞助方面,美国成长背景让她难以获得韩国本土赞助商的支持。“很多人觉得LPGA看起来并不难,但巡回赛上真正的球员才知道,那其中有太多困难,有些甚至与技术无关。”

十年的坚持让她取得了LPGA终身会员资格。而她的另一个目标,是继续学习。2015年,她在韩国取得体育文化硕士学位,随后进入运动管理博士项目,但因无法放弃高尔夫球而全职读书,她最终放弃博士学业。就在她为未来迷茫时,2016年,她接到了来自现任中高协秘书长、时任小球中心运动一部副部长韦庆峰的一通电话。

人生下半场:在中国找到了职业转型的机遇

那时候韦庆峰是通过原中国国家队教练朴熙晶推荐找到的梁泳阿,起初只是希望她能为当时的中国国家队推荐一位业余女队主教练。“中国队想找什么样的人?”她问。韦庆峰回答:“要讲英文,要打过LPGA。”梁泳阿思索片刻,脱口而出:“那为什么不是我呢?”

于是,2016年11月,她首次来到中国考察。在练习果岭上,她看到了刘文博、冀怡帆,看到杜墨含一个人在沙坑中反复练习—这些画面,她至今记得。她说,那一刻就知道,她来对了地方。

2018年斗山比洞赛期间,梁泳阿又见到了老朋友朴仁妃

“我在LPGA时认识一些中国和泰国的球员,也在媒体上关注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一个有潜力的大国,我相信这里一定会出现优秀的球员。更重要的是,我有很多经验想要分享,尤其是巡回赛的那些细节。”她说。

2017年5月,梁泳阿正式出任中国国家队业余女队主教练。在一年任期中,她发现了中国球员的优秀,但也看到了她们和世界球员的不同。“她们很有天赋,也有梦想,但当时还没完全理解通往LPGA之路的艰难。梦想需要路径,不是努力就能直达的。”她建议,球员可以先去日本、韩国等巡回赛积累经验再逐步进阶。

她一边在中国国家队执教,一边在韩国媒体上撰写专栏,让韩国了解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同时也推荐中国球员去参加韩巡资格考试。“我很高兴看到隋响在韩巡上打得很好,收获了关注,也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如今的梁泳阿,早已习惯了中国生活。离开国家队后,她在中韩之间频繁往返。2019年她在天津工作,疫情后又去了南山,从2023年10月开始定居北京,持续指导学员。现在,她不仅有众多中国学生,还和家长建立了亲密关系。

在国家队执教期间与队员韩雨岑、张玥交流

“我在中国遇到困难时,学生崔韵斐给了我很多帮助;曾瑜的勤奋让我感动,寒冬里她一直坚持训练,冷到换鞋继续练,但我不知道的是她还是学霸,现在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校队;我记得带张玥去韩国训练;王玥熹刚开始练球时打110杆,只打过一场比赛,但她父母信任我,一年后她已经能打出80杆;还有10岁的李家豪,每次练球都不肯休息。”

梁泳阿曾经的学生曾瑜今年即将加入哥伦比亚大学

她也观察到中韩两国青少年高尔夫球员的差异。“韩国孩子一开始就想着转职业,大部分人不考虑读大学。而中国家长更理智,希望孩子们能兼顾学业、有更多选择。因为更关注孩子成长,他们可能对过程里的每一个阶段都非常在意,很多时候,比孩子更有热情。但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保持初心,做中韩青少年交流的一座桥梁

这些年,她看到了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飞跃:“球员水平显著提升,巡回赛的晋级线和冠军成绩与七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家长们也更加关注孩子能否平衡学业和高尔夫球训练。”

今年5月,梁泳阿陪同学生王玥熹、李家豪在北京训练

不变的是她当年来到中国的初心—留在中国,帮助年轻球员实现梦想。“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优秀的孩子,但他们在国际青少年排名中仍不算高。要成长,他们就必须走出去,去体验不同的球场、草种和天气,哪怕只是去国外看场比赛,也能学到很多。我知道中高协已经做了很多海外交流工作,但这还不够。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中韩青少年交流的一座桥梁。”